乡情散文:儿时的年集真热闹

时间:2022-02-08 08:28:02来源:乡土文学

乡情散文:儿时的年集真热闹

文:张宗龙

小时候最爱赶年集,购年货、买年画、看稀罕、听放炮,那场景至今还在脑海中萦绕,常常让人想起小时候浓浓的年味。

我们小的时候很少有外出的机会,即使逢五逢十都会有的界河大集,不买不卖的也很少赶。那时别说没钱,就是有钱也没有闲时间去凑那热乎闹。那时农家的粮食自产自给,蔬菜也基本由自家的菜园出产,油盐酱醋的全靠从鸡屁股里抠的钱购买,在村里的小卖部全都解决了,平时赶集的大多是买些犁耙锨镐、锅碗瓢盆等生产生活资料。

但每年腊月二十五的年集却是异常的热闹,这天界河镇周围十里八乡的,包括邹县地、西湖边上很多村子的人,都会拥到南界河村那条长长的南北大街上,兴奋地从南到北、再从北到南逛上几圈。有的忙着购买各色年货、有的抄着手看热闹、有的赶场子听说书唱戏。这儿卖东西的扯着嗓子吆喝、那儿卖火鞭的突然间放上一挂、还有卖对联的现写现裁,整个集市上熙熙攘攘、闹闹哄哄,真的有一种盛会空前的感觉。

那时农村的生活都不富裕,人们辛苦忙活一年,家家很少有多余的粮食、人人难得有无用的闲钱,平时都很节省,但到了这最后一个年集上,再穷也得赶趟年集,置办点年货。大人小孩的辛劳一年了,过年总该有个过年的样,“闺女要花儿要炮,老汉要个新毡帽、老太太想件大花袄”,哪怕自己啥都不买,老人小孩的也得打点到。另外再穷也得贴对联、买贡品,瓜子糖块的也少不了,这都是过年必办的年货呢。

乡情散文:儿时的年集真热闹

早起吃罢饭,乡村土路上赶集的人便多了起来,有步行的、有挑担的、有骑车的、有推车的,拖儿带女、扶老携幼,从四面八方向集上拥去。那时铁路西边还都是庄稼地,104国道两边也没有门面,集市都集中在铁路东的南界河村中间的那条大马路上,有一些相对集中的门面,更多的是临时的货摊。我们小时候的集市已经完全放开了,买啥卖啥都是自由的,不再被定性为投机倒把。很多外地的百货商店也会到集上搭建临时的货架,那东西琳琅满目,把人看得眼花缭乱。还有些外地的客商开着货车来,把车厢护栏一放,车厢就是货摊。一家挨一家的货摊把一条宽阔的街道挤得水泄不通,人们在拥挤的人群里窜来挤去,这儿瞧瞧、那儿问问,比比质量、比比价格,就是不舍得掏出兜里那几张揉皱了的10元大钞票。

赶年集,最兴奋的当然是孩子了,有些胆大的半大小子们,从爹娘手里接过几块钱,呼朋唤友的结伴赶集。他们穿着印花袄、脚踏老棉鞋,一路打打闹闹、蹦蹦跳跳,到了集上直奔卖鞭炮的摊位。很多摊位为了吸引孩子,过一阵便放一挂小鞭,再过一阵又放几个大雷,火鞭脆响、大雷震耳,还有满地旋转的地老鼠、金光闪闪的狄喽巾,有些孩子聪明调皮,哟呼到一起,跑到这个摊位前听一阵,跑到那个摊位前看一会,过足了瘾,最后却只买一盒摔炮。那时老人常说一句话,“傻子放炮,能让人听响”,别看这些孩子人小,都鬼精着呢,他们才不舍得花掉手里那几块钱买了鞭炮让别人听响呢,听着那不花钱的鞭炮响不是更过瘾嘛。

小女孩们则要矜持多了,他们爱的是花花绿绿的新衣裳、样式各异的小发夹、还有大红的套脖、精巧的手套,她们在摊位前一个一个挑选、一件一件试戴,不急不慢的,倒惹的那些货主着急的不行,因为他们知道,这些女孩子别看挑拣时郑重其是,其实也多是挑的多,买的少,但这大过年的,看着孩子们高兴的心情,谁忍心催她们走呢?

真正的消费大军就是那些中年人,他们才是忙年的主力、购买的主顾。他们大多骑着自行车或拉着架子车,到了集边上就得存车,花上5分钱换个存车牌,把车子往临时整理的停车场一放,就直奔自己需要的摊位。小幅的对联早已请村里的先生写好了,堂屋门、配房门、厨屋门,还有鸡窝、猪圈,大门外的“出门见喜”、粮囤上的“家有余粮”,这些对联都是提前买了红纸、带了卷烟,请人写好了的。但大门口那宽幅的对联,还是要到集上去买,村里的先生写小楷可以,写大字还显得力度不够。而挑大门口的对联也是有讲究的,有人喜欢“生意兴隆通四海 财源茂盛达三江”、有人偏好“一家和睦一家福 四季平安四季春”、有人独爱“有福有寿勤俭户 无虑无忧康乐家”,这火红大气字体烫金的大对联贴在大门口,才显得豪华大气年味十足。

乡情散文:儿时的年集真热闹

挑好对联,第二要买的就是贡品了,有讲究的人家要买三牲,就是猪头、鲤鱼、公鸡,还要买糕点、水果,火纸、蜡烛、高香,这都是必备的。老家人讲究多,对待逝去的先人很重视,买这些贡品可马虎不得。还要转着给老人买块花布回去做衣裳,爷爷奶奶年龄大了,特别是老奶奶脚小走不得路,不愿意赶集下店了,但老人辛苦一年,也盼着过新年呢。闺女儿子们有的自己要几块钱也来赶集了,但他们光知道疯玩,还得给他们买件花衣服新书包,孩子们个子串得快,衣服的样式时兴的更快,尽管日子贫穷,没有件新衣裳这年总过得不带劲。还有自己的媳妇也不能亏待了,一个花围脖、一付花套袖,也能让她感动好几天。那新款的条绒棉鞋好像也不贵,咬咬牙也能买一双。接下来就该买看亲戚的礼品、待客用的菜品了,油炸果子总要买上几十包,馓子也要买上十来斤。年后来客待客,鸡鸭鱼肉、青椒茄子、蒜薹芹菜,这些一冬天也不舍得吃的东西,都要拣样买些。穷日子富年,这是现在的年轻人无法体会的。

这边赶集买东西的人东挑西拣,恨不得把手中的钱一掰八瓣,那边支摊子卖东西的喊得一声比一声高,一边夸着自己的东西好,一边喊着削价了、甩卖了,仿佛白送人一样。他们脸上堆满了笑,快速地忙活着,不厌其烦地给客户介绍自己的产品,“来来来,南来北往的都来瞧瞧,质优价廉、货真价实,错过今天可就错过一年喽”,“不买不要紧,您得看仔细,这花色、这样式、这款相,走到北头没有第二家”,“我说这老丝儿,您都来回转几趟了,还不下决心?不买俺可没有了”。他们高兴地吆喝着、出着货、数着钱,其实心里也热切地盼着早点卖完,他们也要准备年货呢。

集上买年货的多,赶闲集的也不少,他们是一些粉头油面的年青人,不买也不卖,专门往人多的地方挤,目的就是看热闹、瞧美女。有些老人不喜欢他们,觉得他们流里流气的,但就是有些女孩子喜欢他们,大姑娘小媳妇们平时也难得出趟门,现在打扮的花枝招展的赶趟集,没人欣赏岂不是扫兴?在那土里土气的农村集市上,这些年轻人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给土气的乡村带来时尚的感觉。

© 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