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电影春节档异常火爆,各种大片纷纷登场,某些电影几天之后就票房过亿。
电影火爆,各色影评人也粉墨登场,下笔千言,各种吹、踩。
这些影评有的文章非常专业、客观,而有些影评则充满了浓臭的商业味儿。
现在,许多行业都是“经济至上”、“赚钱为先”,其它不管,一些不怎么样的电影为了达到高票房,往往会通过各种手段把电影打扮得金玉闪闪,却把“败絮”遮得严严实实。
这其中,一些影评人可谓是“功不可没”。
而深受其害的是那些电影的热心观众,往往被骗进电影院,花了几十上百块钱,看到的却是垃圾电影。
一些被垃圾电影害苦了的观众实在没办法,为了避雷,为了不花冤枉钱,为了避雷,
只好在电影上映之前在在媒体上先看一些该电影的影评,了解一下该电影的风格、类型、可视点。
影评是观众们了解想看电影的风向标。
以前的影评人大多是专业的,看过无数各类电影,对电影有着深刻而专业的经验,又因为没有经济利益关系。
所以,他们评出来的内容专业、客观,让观众可以正确地了解电影。
最关键的是:他们在评电影之前,会看电影,会深入地了解和研究电影,写出最客观的评价。
但是,现在的风向似乎变了。
不管是阿猫阿狗都能当影评人,很多人把写影评当成了一种赚钱的手段。
因为有经济利益为导向,一些影评人连电影都没看,就闭着眼睛瞎评一气。
不看电影怎么写影评呢?
他们会在网上找一些只言片语,随意嫁接一下,就成为一篇影评文章。
更有甚者,这些影评人其实就是一群吹鼓手和打手,也就是传说中的“水军”。
他们写影评并不是为了表达对这些影视的真实看法,而是为了赚钱。
只要谁给我钱,我就吹捧谁,谁不给我钱,我就踩谁。
为了达到效果,他们会往死里踩,往死里黑。
作品不好,演员不好,甚至把一些演员的绯闻和丑事全爆出来。
有一些所谓的大V,他们是团队作业,集团作战。
具体的运作手段是:先写一些言辞激烈,会形成风向,有吸引力的影评文章获得大量的粉丝关注和追扶,成为百万粉的大V.
然后他们会主动去找一些马上要上映的电影、电视剧的运营团队,亮出大V的闪亮招牌,“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从此路过,拿来买路财!”
电影的运营方只好“花钱免灾”,因为这些大V在广大的影视粉丝里非常有影响力,一旦大V写出该电影的负面文章,制造负面事件。
还没等电影上映,网上已经是恶评一片了,电影的运营方再怎么努力也不行,所以只能乖乖掏钱。
还有一些电影本身就不怎么样,为了让电影火起来,会主动找这些大V团队,请这些所谓的大V,帮忙抬轿子,吹号子,制造出一种作品精彩绝伦,一定会火热冲天的表面热度。
这就是为什么会出现一些电影或者电视剧还没上映就已经是恶评一片,或者好评一片的原因。
最深受其害的是那些不了解内情的观众们。
他们相信这些所谓大V独到、专业的眼光,拿钱买那些大V吹捧过的电影,不去看大V们不认可的电影。
而许多大V的粉丝们,间接地成了这些大V的子弹和赚钱工具,却茫然不知。
而那些相信了大V影评的观众看了某些电影被大V吹到了天上,本以为是一块金玉,没想到是一坨垃圾。
叫苦不迭,可是,也没地方找退票。
因为,退票口在阿富汗。
这种类似于诈骗和打劫的影评人越来越多,把整个影评业弄得乌烟瘴气。
类似商品市场,大量的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劣币驱赶良币,整个这个行业就烂了,臭了。
最终受害的就是那些善良、单纯的观众和那些被人利用的粉丝群体。
如果你不相信,可以看一下现在在票房榜名列前茅的某部喜剧电影。
这部电影在上映前,就有大量的文章吹捧那位一直是二线,一直是配角的男主角。
说他演戏如何如何高,如何如何敬业,连最近大火的某位喜剧大咖也受到了威胁等等。
可是,等观众进电影院看了他主演的电影之后,发觉受骗了,可是你的钱已经花了,人家的票房成绩也起来了,你想退票都找不到人,所以,现在,网上才有了许多看完电影之后珠吐槽和谩骂之声。
如果这种情况继续这样混乱地发展下去,会对这个行业,甚至影视行业有着非常负面的影响。
以后观众们不再相信影评人,甚至不再去看电影,对于整个电影行业的打击,是毁灭性的。
衷心希望,相关部门好好管一管这件事,狠狠地打击这些诈骗犯和劫匪,还影评行业一片清朗、洁净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