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这座城市究竟对郭敬明意味着什么?郭敬明对上海最多的感情是征服,因为这座城市并没有给他带来归属感。其实从郭敬明的身上我们不难发现,他具备我们大多数人的影子。1983年郭敬明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他的母亲是一家银行的工作人员,父亲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当时郭敬明的家境在当地也算得上是不错的水平。
小时候的郭敬明酷爱读书,因此他的文字功底也在不断增长,并且在二年级的时候,郭敬明就开始尝试投稿。1995年郭敬明升入了初中,此时的他就已经开始赚稿费了,还参加一些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从小学到初中,郭敬明一直都是年级第一。
1998年郭敬明进入高中读书,并由网名“第四维”开始发布文章,并且他的一篇稿子还过了第三届的新概念作文大赛初赛。2001年郭敬明前往上海参加新概念决赛,这是郭敬明第一次来到上海这个大都市,上海的繁荣给郭敬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时的郭敬明对上海充满了向往,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复旦大学,然而高考的时候,郭敬明却失利了,而且失败在了他最擅长的作文上,他的作文只得到了总分的一半30分,这也导致郭敬明没有考上心仪的大学。三思后郭敬明选择了上海大学,这个选择为郭敬明的未来埋下了伏笔。就这样郭敬明来到了心心念念的上海,只是这座城市也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光鲜亮丽。
来到上海大学后,郭敬明才真正产生了自卑心理。在还没上大学前,郭敬明的家境在老家无疑是中上游,但到了上海大学后,同学几乎都是上海本地人,家庭条件自然也不用多说,老师们甚至直接用上海话来讲课。并且此时的郭敬明发现,同学之间攀比的不仅仅是学习成绩,甚至还开始攀比衣服外貌等,而郭敬明在这些方面无疑是自卑的。
所以当时郭敬明很少跟同学交流,自然也就没有什么朋友。为了融入别人的圈子,郭敬明还去学习了上海话,由此可见郭敬明的内心十分想融入别人。但内心的自卑使得他不敢靠近,真正使郭敬明内心发生变化的是他母亲的一件事。当时郭敬明还在读大一,他的母亲来到上海看望他,母子二人坐地铁出站时,母亲找不到刷卡的地方,母亲进站的郭敬明很着急,这时工作人员帮了郭敬明母亲一把。
就在郭敬明要道谢的时候,工作人员却用上海话说了句很难听的话,而什么都不知道的母亲却还在跟工作人员道谢。此时郭敬明被气得浑身发抖,郭敬明心想自己以后要赚很多钱,决不能让人瞧不起自己的家人。后来的郭敬明凭借着早期积累的人气和读者,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从写作青年摇身一变成了商人。
如今他也在上海买了房子,也从四川搬到了上海,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上海人。只是当年的自卑依然在他的骨子里,不论如何用金钱包装自己,郭敬明仍然没养出上海人骨子里的优越感。如今他仍然在努力融入到这个圈子,甚至有点误入歧途的意思,只是在郭敬明的身上,包含了很多人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