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三不灭,来年财不缺”是啥意思?三不灭是指啥?民间的智慧

时间:2022-02-01 01:44:37来源:胖哥聊故事

中国的除夕历来就是一个普天同庆的日子,“除”在古文中是指去、易、交替,与“夕”并用表示月穷岁尽,在一年的最后要一天除旧布新,它的意义因此升华。旧岁至此除,新岁至此始,无论古今,用一岁也就是一年来衡量收获已然成为天下共识。即便今年差强人意,但除夕一过,人们的精神都会为之一振,重新燃起自强不息的火焰。欢声笑语人间遍布,千家万户忙忙碌碌,那么热闹的除夕中有哪些讲究呢?民间俗语最能体现。

俗语是民间百姓生活风貌的体现,无论是时令节气还是隆重的节日,俗语都是管中窥豹最为直接的入口。除夕作为一年中最为特殊的一天,民间自然少不了各种俗语描绘,尤其是迷信盛行的古代,这类俗语尤为常见。不过“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小到村庄,大到州县都有各自的俗谚。笔者老家的村子里就曾听过“除夕三不灭,来年财不缺”的说法,虽是老者的玩笑话,但其中所反映的风俗习惯却是极为普遍的。

一,灯火

乡村虽然大多贫穷,但灯笼依旧是除夕必不可少的重头戏。大多搭着梯子挂,有的抱着孩子挂,喜庆、温馨的画面扑面而来。据说这一习俗有数千年的历史,红灯笼的起源一是上古对火的崇拜,二是圆鼓鼓的灯笼正中百姓期望团圆美满的心愿。白天挂上红灯笼,天黑之前点上烛火或者放上油灯,那份平安祥和,红红火火的景象遍布于旧时农村的家家户户。在山上望去犹如银河的星星一样,加上家家户户的欢声笑语,所谓人间繁华莫过于此。除了灯笼之火以外,人们还会在堂屋点燃油灯和蜡烛,团圆的一家围坐一起说着丰年讲着故事,长者往往会在此时讲一些晚辈们津津有味的民俗故事,一起等待新年的到来,这便是人们常说的守岁。守岁期间的灯火要随时关照替换不能熄灭,待岁时一过便可以安心入睡,以此寄托新年前途光明红红火火永不间断的美好愿望。

二,香火

对于今天的我们而言,除夕的意义大多只剩下假日和聚餐。而古代的除夕则必须要先祭祀天地与祖先,“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是古代人文思想的核心。生命的根本在于天地,我们的根本在于祖先,祭祖历来就是孝道传承的重要体现。虽然各地祭祖的风俗不一,但上供烧香的仪式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野外瞻拜祖墓还是到宗族祠堂拜祖,最为普遍的莫过于在家中正厅摆上祖先牌位。一家老小陈列供品,鲁迅《祝福》里就有除夕夜祭祀情节的生动描写,随后按长幼之序依次上香跪拜。

三,柴火

年夜饭无疑是除夕的压轴戏,不仅有各种寓意,更重要的就是丰富丰盛。笔者依稀记得村里的年夜饭要以硬菜为主,除了必备的腊味以外,鸡鸭猪肉等炖菜一样不能少,加上人多量大,硬柴硬火成了除夕烧饭做菜必不可少的燃料。

百姓们平日里砍树劈柴积累下来的“柴块子”在腊月中正当其用,硬火的饭菜高效入味,硬柴留下的木炭正好用于闲话家常的取暖,守岁之时围着装着木炭的火盆听长辈讲那过去的故事,所谓“稻花香里说丰年”红红火火的一整年。

虽然以上三样都已经成为过去,但在传统文化中所体现的百姓祝愿却永不过时。在生存环境相对较差的旧时农村,寒冷的除夕有御寒的柴火,有通明的灯火,有子嗣的香火,那么新年的的运气财气人气都会红红火火。

© 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