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管走到哪一步,总得找点乐子,想一点办法。是的,美食就是我找的乐子,想的办法!小谈食刻和你一起认真对待吃下的食物!
导读:
正月的二十三,看似一个无关紧要的日子,但是在有的地方,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俗语“正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燎疳!”“燎疳”指啥?了解一下。这个习俗,在宁夏、甘肃、陕西、青海、山西、山东、广东都有存在。那何为燎疳呢?在光绪年间《甘肃新通志/平凉县志》记载:正月二十三夕,剪纸人刺孔遍身,当门焚草,子女皆绕人跳跃,已而焚纸人,曰“燎疳”。
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就是跳火堆。要明白这个节日是这么回事,我们就要知道它是怎么来的,“燎疳”,“疳”即疳疾,泛指一切疾病瘟疫和晦气。他是一种多发小于小儿的疾病,以前医疗比较差,农村的人就认为是“疳魔”作祟,而且还有“疳娃娃”一说,象征病魔,将其燃烧被视为“送疳”,从而达到祛除疳疾或者防止娃娃患疳疾的目的。
“燎疳”事实上带有一些迷信色彩,后来逐渐演变成为了一个习俗。民间认为,这一天是祛除晦气和寄寓生活红红火火一年更比一年旺、旺气冲天的美好愿景。所以又衍生了各种食俗,正月二十三是祛除晦气的日子,老传统“3吃2忌”,有道理吗?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出现不同的年俗,我们应该是尊重,毕竟很多时候,人们都是在寻求心理上的一个安慰,它代表着人们美好的寓意,老传统说的“3吃2忌”不妨一起看看,指的是什么?
3吃,面糕、炒干、五谷杂粮粥
吃面糕,在《镇原县志》中记载:“正月二十三日,群众粘面作糕,馈送邻居,并做各种粘面灯,晚上燃灯结彩,烧纸化表……”从这里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知道,此时准备一些面糕,用面做的糕点,全家老少在一起吃,寓意五谷丰登,驱逐瘟疫。
炒干,《洛川县志》云:正月月尽之日,备麻子、麦、豆等,先入水泡湿,总置锅中炒干,名曰“炼干”。这个炒干其实就是炒豆子,可以是黄豆也可以是玉米,一般也都是用五谷杂粮来炒,炒好以后,还需要放点盐,取其爆发,意谓可除秽气也。
五谷杂粮粥,吃粥也有祈愿的意思,希望在新的一年当中,能够衣食无忧,据记载,熬粥的时候,多用五谷杂粮,哪一种放得多一些,代表这这一年那种谷物收成更好。
2忌:理发、作灶
正月不理发,这是整个正月都默认的一个忌讳,其实以前的理发,是指初生婴儿剃胎头,或者说是,出嫁理发,如今则是指日常理发、做发型。
忌作灶,这一天是“燎疳节”,说的是在外面用柴火堆起来烧,人们跨过去,这和作灶显然是背离的,所以这一天也有忌作灶一说。
【食刻说】
正月二十三“燎疳节”,对于父母来讲是最重视的一天,因为父母都希望孩子从出生,就平平安安无病无灾,健健康康,燎疳节就是为孩子祛除晦气,赶去病魔的一个日子,这样一来自然就是最重视的一天,具体做法“吃3食忌2事”老习俗别丢了,虽然每个地方习俗不一样,但是天下父母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
【本文由“小谈食刻”原创,未经许可不得删改、盗用,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