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电影不应被埋没,《奇迹·笨小孩》也不例外

时间:2022-02-06 01:54:21来源:高能E蓓子

此文为【高能E蓓子】原创,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转载请后台联系,但欢迎你们转发到朋友圈。

《奇迹·笨小孩》上映五天,作为文牧野和易烊千玺的组合,票房正在呈现逆势增长的趋势。

在同档期中,《奇迹·笨小孩》的口碑始终是第一阶梯的,电影片方发布了一张海报,“总评分第一”,所言非虚。

豆瓣7.4的分数,放在去年也是年度十佳华语片的地步。只是相比于战争片或喜剧片,很多人已经很难耐心去看一个现实题材的故事了。

实际上,《奇迹》也并非是我们常规理解中的现实主义故事,它的商业片技巧太过成熟,以至于观感如此舒适。反而会让我们觉得,如今的成绩,远未到它应有的程度。

好口碑不会被辜负,好电影不应被埋没,奇迹是一部没有门槛的电影,它值得更多人去观看。

谁是“笨小孩”

故事,似乎应从这个消费主义的时代说起。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主旋律”,譬如五六十年代,那是“劳动最光荣”,八九十年代,那就是“爱拼才会赢”,到了二十一世纪,曾经创造物质的需求变成了消费的需求。

于是人们在谈到努力工作或者拼搏的人,总会哂笑几句,表达冠冕堂皇的敬意,私下却笑他太笨。

故事里的景浩,就是这样的“笨小孩”。

景浩遇到的困难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却是相当大的一部分人的困境缩影:父亲离家出走、母亲心脏病离世、中断学业抚养襁褓之中的妹妹——妹妹却又遗传了心脏病,无钱医治。

电影的开头,医生明确告知,要及时凑齐钱给妹妹做手术,时限一年半。手术费需要30-50万,而景浩,此刻连房租都已经拖欠了三个月。

简单来说,就是天塌了。

走投无路,大部分的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能等待末日,或者铤而走险,景浩也试着铤而走险,买了一批质检不过关的旧手机,打算翻新卖出去。

而他不知道的是,打击翻新机的力度也越来越大,此路不通,再欠五万。

穷途末路,筹码加注,这次,他要“吃螃蟹”。

故事的主体,基本上就围绕着“吃螃蟹”展开,螃蟹壳硬,水火不侵,张牙舞爪,说不定就反伤了自己。

更何况,景浩一没钱二没人三还没工具支持,没人知道这样的结果会是怎样。

但“笨小孩”的特质就是,不去考虑结果,遇到机会就往前冲,哪怕遍体鳞伤,也要完成任务。

所幸的是,他遇到了同样一批不服输的“笨小孩”,在养老院打工的梁叔、失聪而找不到工作的汪春梅、网吧常客刘恒志,甚至还有退休多年的钟爷爷等等。

他们基本上都来自主流视野所忽视的边缘人群,而或许也是如此,同类的互助心态迸发出了惊人的意志力。

打工仔,在这里变成了合伙人。

你说这是个穷人翻身的故事?

不,在这样的时代,“穷人”这个词的概念早已发生了变化,人们不会去津津乐道一个穷人是不是翻身了,毕竟当今衡量一个人是不是穷人的标准早已不是生存问题,而是消费能力的大小。

但电影中的这些人却并没有这方面的诉求,与其说他们翻身,不如说他们在追求幸福,就像文牧野说的,“这是一个追求幸福的故事。”

商业片里泛着现实主义柔光

对于文牧野来说,或许他又不至于要拍摄一个《当幸福来敲门》的故事,《我不是药神》的成功显然让他找到了一个中国式现实主义的表达途径,把商业和现实做到了很好的平衡。

一个比较有争议的场景就是婚礼,有人觉得这样的场景放在节奏紧凑的影片中过于舒缓,但就整部影片来说,这却是我最喜欢的一场戏。

尤其是当卢冠廷《人间天堂》的歌声响起,镜头扫过一幅幅面孔时,那种温柔的、忧伤的社会群像便显得更加有力量,这不但把电影的节奏沉了下来,甚至还可以看作影片的戏眼。

“飘渺的梦想,捉不到,幻影无常……如果世上多一点爱,无怨恨,无成见,噩梦也不来。”

人间天堂音乐:卢冠廷-BeyondImagination(Deluxe)

据说这首歌最早出现在《岁月神偷》里,卢冠廷那才华横溢的妻子唐书琛重新改了词,这让其神奇地延展了电影的余韵:

这是一种善意的关照,把主角从景浩一个人身上,扩展到了普罗大众的群体,由此产生了诗意,以及更加浓厚的情感。

这其实就是文牧野式的现实主义电影的一个特色,他永远不会只把目光放在一个传奇的人物身上,他从来都毫不吝啬地把目光投向更多的人。

无论是《药神》还是《奇迹》,甚至于我敢大胆断言他的下一部电影也会是如此。

平衡不止是增添了诗意,更重要的是,文牧野用了类型片的手法很好地控制住了节奏,使得影片时不时地会产生一种“爽感”。

譬如谁也没有想过,在这样的故事中你还能看到很精彩的动作戏,本来是一群人努力工作,有冲突也不过是吵吵嚷嚷,谁知道来了一批逼迫汪春梅签字的混混,双方展开了一场搏斗。

按照一般现实主义电影来说,这就是打野架,手持、混乱,最多是抡个砖头往头上拍,但文牧野将他处理得异常精彩,一直沉默寡言的拳头犹如传奇出场,镜头之凌厉,不逊于任何动作片。

这对于影片的节奏来说,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提振作用,这场动作戏增添了不少爽感。

而与此同时,景浩追车的那场动作戏又增添了不少悬疑与紧张感。

类型技巧的运用在这里无比纯熟,而且还增添了因“意外”带来的新意,于是你完全感受不到一般现实主义电影里的苦难与缓慢,影片也由此可以得到更广大观众群体的接受。

不得不说,文牧野的确是一位商业片的大才,而他所尝试的这一套“柔光”版现实主义电影,或许会成为一种潮流,以及标杆。

愚公穿越千年

但问题是,正如前面所说,在这样的一个消费主义时代,宣扬“爱拼才会赢”的精神是不是有些陈旧了?

在996大行其道的年代,敬业往往会包装成“福报”之类的词语,被老板们灌输给员工,并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反噬。

但影片里的“拼”指的是努力工作吗?

其实并不全然如是,如果拼搏指的单是努力,那么剧情的发展就应该是景浩的手机维修生意越做越大,成连锁店,成指定门店,从而解决了一大批人的就业问题。

但电影,直接否决了这一条路。

影片里有个叫李平的项目经理或许能代表导演对这一问题的回答,这样的人工作也很努力,也并非不去拼搏,但正如他告诉景浩的那样,老板之所以答应景浩的交易,只是景浩努力的精神获得了尊重而已。

在这个环境里,努力只能被尊重,然后被客客气气地放到一边。

那么,影片除了“追求幸福”这样的目标之外,所宣扬的其实是,为了抓住机会,你可以有多拼?

敬业与拼搏其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敬业是对本职工作的忠诚,是社会上层对于普通打工人的期望,而拼搏则不是,它是出自于个人愿景,是可以不管不顾横冲直撞的,甚至哪怕是不合时宜的,就像电影里的台词,“愚公移山”,说的都是个人的事。

诚然,消费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我们不少的习惯与价值观,曾经我们追求共同富裕,但如今,如果你看到一个拿着贫困补助的人去星巴克点一杯咖啡也会心生不满——消费能力决定了我们的社会地位。

而这个社会,事实上也容纳不了那么多的工作岗位,于是我们会挑选、排除,以此“巩固”自己的利益。

但《奇迹》的“笨”正在于敢于讲述边缘人群创造奇迹的故事,擦窗的“蜘蛛人”、失业的“失聪者”,我们视而不见的这些人,正是抓住了追求幸福的机会,并为之付出了非同于常人的努力,这便能获得个体的成功。

“爱拼才会赢”并不是“爱拼就会赢”,它的前提是你拥有什么样的能力,什么样的视野,以及能够为这个机会做出什么样的准备。

电影的结尾,景浩登上了手机新品发布会的舞台,台上曾经的“景浩小分队”一个个坐在台下,字幕显示,他们几乎都成了创业者,这是景浩创业故事给他们带来的动力,也是在这个时代梦想者们最好的归宿。

时代在不断改变,“愚公”却不会变,有些个人的品质,也不会改变。

结 语:

电影圈里有个很奇怪的词,那就是“作者性”,非但在艺术片里有所要求,在商业片里,往往也会被这么要求,似乎不夹带私货,就称不上高级。

《奇迹》却是个纯纯粹粹的电影,它照顾大众审美,在现实和商业之间找到了恰当的平衡点,就像是一个绝佳的主旋律范本,干干净净,一切都透露着好学生的气质。

但商业片真的需要多少的作者性吗?需要导演“夹带私货”吗?

我看未必。

商业片的对象首先是普罗大众,商业片的规则首先是类型技巧,在连这两点都很少有人能做到的环境里,奢求“作者性”,是否就是缘木求鱼?

所以,如此纯粹拍电影的态度,本来就值得我们的一份掌声,如此纯熟的商业片作片,本来就值得我们的一份支持。

今天的话题是:

为了抓住机会,你可以有多拼??

来评论区说说吧~

做有深度的心灵SPA和有格调的故事

喜欢请分享哦!么么哒!

E姐换新Logo咯!各位闺蜜认准正版↓↓↓

都市男女的心灵SPA

以学术的严谨看贵圈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 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