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伯庸又一力作被影视化,改编难度大,能超过《长安十二时辰》?

时间:2021-05-17 10:30:58来源:松子电影

本文为深度原创稿件,阅读大约需要8分钟

近日,马伯庸的小说《显微镜下的大明》确认将被影视化,引起了一些网友的讨论和关注。

马伯庸作为一位优秀的作家,他的很多作品都被翻拍成了电视剧,2019年由易烊千玺和雷佳音主演的《长安十二时辰》大火,这部剧就是改编自马伯庸的同名小说,略微有点遗憾的这部剧后劲不足,后期有些“扑街”。

马伯庸很多小说被影视化后,都是大制作大投资,只是“扑街”的也有很多。这次的《显微镜下的大明》能摆脱影视化后扑街的“噩梦”吗?

【《显微镜下的大明》有“扑街”风险】

相比之前的《长安十二时辰》《风起陇西》,《显微镜下的大明》影视化的难度更大。

首先是剧本的改编难度增大了。《显微镜下的大明》是一部小说不假,它却讲了六个不同的故事。

每个故事都是独立的,民间和朝廷,蝇头百姓和皇家贵胄等,涉及的东西很多,人物和情节错综复杂。

马伯庸其他小说的写法更像是历史纪实,而《显微镜下的大明》这本小说更像一本科普著作,想要改编很难。

马伯庸曾这样介绍自己的《显微镜下的大明》:“这本不是小说的历史非虚构纪实,比之前我写的任何一本书都有底气地推荐,它值得一读”。

值得一读,也值得翻拍,就是翻拍起来难。

除了剧本改编难,其次就是选演员也难。前面说到,小说原文讲了六个不同的故事,人物众多,影视化后如果要做成单元剧,就要选很多演员。

按照马伯庸以往小说影视化的演员选择“惯例”,演员多是实力派演员加流量偶像。比如《长安十二时辰》是雷佳音搭档易烊千玺,《风起洛阳》是黄轩加王一博。

《显微镜下的大明》如果改成小单元剧,似乎没有必要“大材小用”在每一单元都同时请流量和实力派,如果把六个故事改编成一个连贯的故事,则就又回到了剧本难改编的问题。

很多网友也表示这部小说改编的难度不小,“这本书怎么拍剧?这本是科普向啊”“这就不是小说啊,怎么拍”。

“这剧咋拍?非要拍的话选素人比偶像好”“这个要怎么拍啊感觉不适合拍成剧”。

如此看来,《显微镜下的大明》影视化的难度很大,改编不好就容易翻车。弄不好的话,不管是多大的IP“扑街”没商量。此前马伯庸的作品,影视化后翻车的不在少数。

【大投资也难保不扑街】

马伯庸的很多作品被翻拍后都是大制作,“马伯庸影视宇宙”无论是导演、演员还是服道化,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长安十二时辰》的拍摄投资了6亿,真的是大手笔制作了。

为了还原大唐的生活场景,电视剧中的大唐是按照1:1的比例搭建出来的,服道化方面更是有国内外最顶级的专家“掌舵”。

一部网剧如此大的投资还是很有风险的,当然制作方也很有魄力和勇气。

这种勇气估计是来自于《长安十二时辰》本身和演员阵容,大热IP、易烊千玺雷佳音,有流量有看点。

即使是这样,这部剧也难逃后期“扑街”的下场。前期的剧情不错,后期剧情不仅漏洞太多,还拖泥带水。

人物后期突然黑化,还一会死,一会活,而且人物黑化和复活都没有合理的解释,导致了“烂尾”和口碑下滑。

《风起洛阳》已杀青,这部剧前期筹备了4个月,置景占地大概40000平米,还原了100多个场景,5000多件衣服,5000多件饰品,15000多件道具。

这也是一部剧大投资,大手笔,大制作。不知道最后播出效果如何。

这几年来,影视剧越来越追求精致,投资金额也越来越大,《显微镜下的大明》应该也会是一部大制作。

作为马伯庸的小说,《显微镜下的大明》本身就自带流量,如果拍摄得好的话,或许能够超过《长安十二时辰》。希望这部作品的影视化不要“辜负”流量,交出令观众和书粉都满意的答卷。

© 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