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八德”艺术水平探秘:称得上大师的,两个半人而已

时间:2021-10-30 23:08:07来源:大而不当

落魄文人朱绍文科举不成,白沙撒子撂地说了相声,后带拉阿彦涛、沈春和为同门师弟,相声这行才算正式诞生。

传承至第4代相声界人丁兴旺,出现了几个拔尖的艺人,后人拢称为“相声八德”。

“八德”指的是李德钖、焦德海、裕德隆、周德山、马德禄、张德全、刘德智、李德祥这8个人。后世艺人提起“相声八德”无不分外恭敬,奉之如神明一般。那么“相声八德”真实的水平究竟如何呢?

说句不恭敬的话:所谓“八德”有太多的吹嘘成分,充其量只能算“二德”,而且有一个怪异的现象:这8个人能耐越大死得越惨。

1、马德禄

先来说说马三立的父亲马德禄。马德禄读过书,在旧社会艺人中算是有文化的,后来家道中落被迫学了相声。

马德禄能耐是有的,拿手绝活是双钩的“白沙撒字”,单口说得也不错。但是马德禄逗哏不行,发家致富全靠给李德钖量活,李德钖死了以后他就不行了,跟儿子马桂元俩人卖艺也只能勉强糊口。说明老爷子单拿出来不算个腕,真实水平有待商榷。

2、李德祥

李德祥是师从恩绪,跟“万人迷”是同门师兄弟。这个人比较“神秘”,没留下录音没收过徒弟,艺术水平无法探知。

3、裕德隆

裕德隆是德字辈的总门长,这一辈的大事小情他说了算。他不让你收徒弟你还真就收不了。其实相声界的各种规矩很可能就是他们这代人创立的。

裕德隆留存的资料很少,据说擅长“白沙撒字”(看来也不是什么绝活),以单口相声为主。这里大胆猜测一番:发轫期的相声应该是以单口为主,“相声八德”之所以声名远播,很可能就是因为创造并确立了“对口”的主流地位。

4、周德山

周德山也就是“周蛤蟆”,马三立大师的师父。老头为人厚道,对待徒弟不打不骂,得过且过,这一点尤为难得。

周蛤蟆十三四岁学艺,跟着父亲“面茶周”在天津三不管撂地,虽然拜师范长利,但能耐都是跟父亲学的。

周蛤蟆捧逗皆可,以捧哏为主,给李德钖捧哏的4年最为辉煌(1919-1923),李德钖去世后又给马德禄捧哏,生活从此落魄。马德禄去世后周蛤蟆彻底没了搭档,有一搭没一搭地跟人结“活对”,最困难的时候甚至低声下气地求着给10来岁的魏文亮量活。

周德山晚年身体不好,艺术水平直线下降,屡屡出现刨活漏底、丢三落四的状况。苏文茂写过一篇文章,说周德山给张寿臣量活跟不上趟,自己台下看着干着急,给自己捧《醋点灯》把底给泄了,逼不得已爆粗口鞠躬下台。苏文茂直言晚年的周德山跟不上时代,这是很令人遗憾的。

周德山晚年穷困潦倒,靠马三立、赵佩茹等后辈凑钱奉养,活得很没有尊严。

5、刘德智

“相声八德”之中刘德智年龄最小,人气也最低,但创作能力却是极强的。传统段子《歪批三国》就是以他的原创作品《批三国》为蓝本不断改编完善的,李伯祥的《看红岩》大量借鉴了他的《读红楼》。

刘德智的师承有点问题,他是徐有禄的代拉弟子,本事却是跟焦德海学的。刘德智最给焦德海捧哏,以师父之礼待之,焦德海去世后刘德智出面筹钱为其下葬。

刘德智的师承很含糊,导致其徒弟的辈分也很长时间不被相声界认可。当然,这或许与焦德海李德钖不合有点关系。

焦德海去世后刘德智改说单口,40年代在北京天桥撂地。那个时候天津已经有了5大火档之说,北京艺人也大多进了园子,刘德智的境遇可以说略显凄凉。

50年代后刘德智在相声改进小组担任副组长,为相声的改良除旧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6、张德全

外号“张麻子”,李德钖带拉的师弟。德字辈艺人中他是最早给李德钖捧哏的,有“张谐李庄”的美誉,可见水平是相当高的。

张德全能写能演,能捧能逗,称得上“文武双全”。从艺生涯与李德钖互为捧逗,是当时最火爆的相声搭档。传统段子《大审案》、《耍猴儿》、《交租子》、《洪羊洞》、《文明词》就是两人创作改编的。

倘若假以时日,张德全的艺术水平、走红程度或许不会比李德钖差,可惜他身体不行,1918年就猝然离世。张德全去世后李德钖同时用了马德禄、周德山两个捧哏的,侧面说明张德全水平之高。

李德钖留世的4段录音:《打灯谜》《唼封钱粮》《对春联》《发卖春联》,都是跟张德全合作的,也充分体现了张德全的艺术水平。

可惜“张麻子”死得太早,艺术生命刚绽放就凋零,所以只能算半个大师了。

7、焦德海

“相声八德”之中真正称得上“大师”的只有两个半,张德全算半个,焦德海、李德钖各算一个。翻看老先生们访谈可以得知,德字辈艺人真正大火的只有焦德海和李德钖。这两人有过短期的合作,但主要还是竞争关系,关系一直不怎么好。

论对相声界的贡献,焦德海甚至高过李德钖。焦德海创作、整理了200多段相声作品,许多珍贵的传统段子经由他手流传了下来;传承方面,焦德海可谓门徒遍天下,张寿臣是他徒弟,侯宝林是他徒孙,现在的相声艺人论师承估计得有一多半出自他门下;人气方面,焦德海巅峰与李德钖不相上下,两人的竞争几乎白热化。

焦德海有个抽大烟的毛病,而且烟瘾很大,每次演出必须过足烟瘾才能上台,这对他的伤害是致命的。焦德海人缘也不怎么样,同行不怎么愿意跟他搭伙,搭档大多是手把手教出来的徒弟。

焦德海后期十分凄惨,人生最后阶段是在病床上度过的。1936年焦德海演出结束回家,路上烟瘾发作摔倒在地,从此卧床不起,时常咳嗽呼吸急促,靠吞大烟泡苟延残喘。同年7月,焦德海于饥寒交迫猝然离世,家里积蓄只有几十块钱。

8、李德钖

李德钖最早叫“小万人迷”,“万人迷”说的是他祖父李广义。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李德钖后来实在太火了,“万人迷”前面那个“小”字就自发拿掉了。

毫无疑问李德钖是“相声八德”中最负盛名的,去世100年仍有后生晚辈不断提及他,像骆玉笙、马三立这种大师,提起李德钖总是赞不绝口,特别服气,这就是他的能耐。

“万人迷”是典型的冷面笑匠,演出风格估计类似前几年大火的方清平。马三立回忆说“万人迷”上台不鞠躬,不跟观众交流,说完段子戴上帽子就走,大师范十足。

“万人迷”流传下来的故事很多,跟张宗昌、袁世凯似乎都有交集,但是很可惜,这些传说“春秋笔法”的可能性比较大,逻辑上不太站得住。

合理推测万人迷中后期艺术生涯就没落了,后期甚至不得不跑去上海捞金,可惜钱也没挣着。李德钖死得最惨,1926年去沈阳演出,因住不起旅馆冻死在了臭水沟里。“相声八德”一个怪气现象就此诞生了:能耐最大的死得最惨,焦德海、李德钖莫不如此。

李德钖的没落一方面是因为抽大烟导致身体不行,20年代不得不给张寿臣捧哏;一方面是嗜赌,钱都挥霍干净了晚年一贫如洗。

难能可贵的是,李德钖的为人在圈内有口皆碑,救济落难提携后进这种事经常干,这是个难得的老好人。马三立提起李德钖总是充满了感激之情,尊称其为“李爷”,感恩父亲给他捧哏挣下了南市的四合院。

相声界最负盛名的传奇—“相声八德”大抵如此,资料有限很难整理明白。相声艺人为给行业贴金,杜撰了不少美丽的传说,正如传武喜欢鼓吹杨露禅、董海川一样。这种做法可以理解,但又大可不必。

© 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