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推迟上映了许久的《007:无暇赴死》登陆全球54个市场。上映后的首周末票房,狂揽1.2亿美元,夺得了54个市场里面所有的冠军宝座。
可是,在中国内地,同一天上映的《长津湖》,首周末票房为2.37亿美元,轻松打败《 007》。
作为一个最为传统,最为历史悠久,发展相当成熟的大IP,这一回,还是演员丹尼尔·克雷格最后一次出演007,登陆全球54个市场(中国内地除外),票房竟然还不敌我国的《长津湖》。也许,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证明着我国的商业片登上了一个新台阶。
梳理《长津湖》从立项到开拍的历程,就会发现它受到了时间和项目制作的各种限制,所以,这部电影,就必须得掐着日子,赶制出来。这就要求我们的电影工业化水平达标,能够完成一气呵成的流水作业。
第一点达标的,是三角型的导演配置。
陈凯歌、徐克、林超贤,三人各有所长,各负责一个板块。
因为疫情搁置,电影于2020年10月底二度开机拍摄,制作人于冬原计划订于2021年暑期上映,最后再次因为疫情影响,改到国庆假期。
这样一部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战争片,又得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赶制完成,对于整个地球上,现存的任何一位导演,他的精力、体力,都是一项不小的考验。
同时,还要考虑到这部电影存在的意义,并不只是体现战争那么简单,它还得展现很多其他方面的因素,就需要让这个导演像木桶一样,做到滴水不漏。既然一个导演做不到,那就用三个导演一起上。
拍摄过《霸王别姬》、《搜索》,文艺气息比较重的陈凯歌,负责了志愿军还没有上战场之前的部分,奠定了影片的人文基调;多年来,都在武侠片摸爬滚打的徐克,负责将战场连贯起来;《红海行动》的导演林超贤,那就当之无愧地要把大场面扛起来。
三个导演,刚刚组成好一个三角形,达到了最完美的稳定性。在此之间,三个导演的互相配合,互相衔接,以及商量和讨论,都从侧面反映了摄制组可以进行的流水线作业。
第二点,编剧扎实的功底。
时间紧,任务重,这就要求编剧从现有的史料中发现一点蛛丝马迹,并将其扩充。作为战争片,一定要保证其专业性,同时,作为一部教育片,也要保有相应的人文关怀。
编剧兰晓龙之前的经典影视剧作品,《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等等,可以说是家喻户晓,都是将个人和军人背景结合的典型范例。“抗美援朝”的题材给了他,虽说有一些挑战,但也只有他多年扎实的军旅剧功底,才能够胜任。
第三点,调动大场面加特效辅助。
导演和编剧,都是隐藏在镜头后面的因素。最能够直观向大家展现出来,所谓的工业水平,那就只能让观众们从镜头里自己看。
看过的观众想必都有一个疑问,剧组都是哪里找到的这些地方?光是他们在朝鲜打仗时,那地上摆的到处都是,极具民族特色的大酱缸,就让人倍感逼真。而且,里面还真的塞了满满当当的棕色大酱,当场就让志愿军巧妙利用,作为辅助武器使了出去。
大酱是道具,但这背后,是真金白银花了出去,才能有的效果。《长津湖》超过十三亿的制作成本,最夸张的一个场面,就要一次性用到七千人同时上场,陆陆续续,有超过七万人的群演,核酸检测就花费了不少钱。
此外,战争片就要求大场面,武器装备不能少,爆炸枪战跑不了,特效实景一起来,必须要保证方方面面不能掉队。说白了,这不是单纯地拍一部电影,而是对物流、人力、信息,方方面面都提出了高要求。
第四点,角色之间的互补性。
这里要涉及一点剧透,电影中,由易烊千玺饰演的伍万里,是一个新兵蛋子,在一次次的战斗中逐渐成长;由胡军饰演的雷公,大家称之为雷爹,已经是一个身经百战的老战士。有人成长、有人衰退、有人牺牲、有人战功赫赫成为英雄。这些角色的互相弥补,是套路的存在,却又在套路之外,有着情感的碰撞。
尽管,可能是碍于时间太过紧迫,又或许是考虑到它本身的教育定位,《长津湖》并不是做到了,符合每个观众心中百分之百的完美状态,但它是现阶段,中国电影工业化制作,登上了新台阶的最好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