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仗剑走天涯,写天写地写华年
有网友说,考验一个演员的演技,看他吃一碗面就行了
在电视剧《白鹿原》当中,张嘉译的吃面,隔着屏幕都能让人觉得香味扑鼻。
还有电视剧《都挺好》倪大红演的“奇葩老爹”苏大强,只要看他吃面时候的表情,就知道他平时有多“作”,有多“矫情”。
再有著名的《人民的名义》里面侯勇老师,同样是一碗普通的面条,在他那里仿佛赐予了面条生命力,那个演技可谓是出神入化,把一个贪官表面上的镇定、内心异常惶恐的嘴脸演绎得淋漓尽致。
说这段演技炸裂我服。
不过除了张嘉译、倪大红、侯勇之外,还有一个人的吃面表演更是被封为经典“吃面”。甚至有人说侯勇吃面我是服的,张嘉译吃面,我也服,可是看他吃面我是不得不服啊。
此人是谁呀?陈佩斯!
要说陈佩斯“吃面”的演技,就不得不说“吃面条”这个体现他演技的小品了。
1984年的春晚,陈佩斯和朱时茂表演的小品“吃面条”,小品当中朱时茂西装革履,假模假式当导演,陈佩斯误打误撞成演员,两个人是你来我往,就一个吃面条,都能让人笑上个三天三夜。
那么一个“笑”果如此之好的小品到底是怎么创作出来的?
这里先介绍一个人:黄一鹤。
黄一鹤是何许人也啊?如果关注或者喜欢看春晚的朋友或许已经知道了,他就是央视春晚的第一代导演!1983年,中国首届春晚的总导演就是他。
据说因为第一届春晚办得太好看,太精彩了,以至于1984年春节前,中国电视机的市场需求量增长了将近十倍,就为了看春晚。黄一鹤有能耐啊,甚至于都改变了当时中国的经济结构了。
那么有能耐的黄一鹤跟小品《吃面条》又有什么关系呢?关系就在于小品《吃面条》这个创意最早就是他提出来的,具体怎么回事呢?
因为第一届春晚很成功,领导就让黄一鹤-,继续筹办第二届春晚,而且更上一层楼要比第一届办得更好,那怎么样才能办得更好啊?
有一天黄一鹤灵光一现,就想到了小品!
如今看晚会小品那基本上是标配啊,但是在当时他并不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而是什么呢?只是一种用来训练演员的方法。比如说老师让演员演一下吃饭,演员就模拟表演一段吃饭,就这么简单啊,这叫小品。
而且也从来没有被单独拎出来做过节目,更没上过电视,所以黄一鹤就想用这种形式给春晚来一次创新,那么具体找谁来演呢?
第一个让黄一鹤想到的演员就是陈佩斯,为什么呢?因为当时陈佩斯不仅知名度非常高,主演的几部电影,比如说像《瞧这一家子》、《西照街》老百姓都非常喜欢,最关键的是他的喜剧功底正是黄一鹤想要的小品效果。
当然,演小品一个人不行,还得再找个搭档。不过这个搭档的风格就可不能再是陈佩斯这种喜感人物了,得有反差才行,就像相声里面的“捧哏”和“逗哏”,风格要不一样。那找谁合适呢?
划拉了一圈儿,黄一鹤导演想到了朱时茂。那为什么会想到他呢?有些朋友可能看过一部电影,叫《牧马人》。
这部电影是1982年上映的,也是朱时茂踏入影坛之后演的第一部电影。不过看他当时表演,还蛮老道的样子,他塑造的男主角沉稳真诚,还带着一点憨厚,以至于很多姑娘都把当时说的朱时茂称作是梦中情人。
当然了,最关键的一点还是因为他真是太帅了,当年的朱时茂真是帅爆了。
一个是喜剧明星,一个是梦中情人,刚好可以组队试一试。有人可能要说了,黄一鹤的想法确实不错,可怎么知道这个两个人搭不搭呢?毕竟小品表演讲究一个默契嘛,是不是。
黄导当时呢也有这个顾虑,但是再一了解他就立刻就吃了定心丸。原来黄一鹤听人说,八一电影制片厂以前搞过一次联欢,在那场联欢会上,朱时茂和陈佩斯联手就演过一个搞笑的小节目了,而且效果很不错,看来这两个人是天生一对啊。
行,不用犹豫了,就他俩!
于是黄导立马找到陈佩斯和朱时茂,而陈佩斯和朱时茂子一听到自己能上央视的春晚,很高兴啊,光荣啊,二话没说就接下来这个表演任务,然而,黄一鹤怎么都没有想到事情定下来没多久,陈佩斯跑了,不干了!
怎么回事?
为了协助陈佩斯和朱时茂演小品,黄一鹤导演专门请来的戏剧大师杜澎和王景愚,相声演员马季、姜昆,让他们在表演形态和语言方面给他们哥俩上一课。但是有个问题,谁都不知道小品的剧本该怎么写。
也难怪啊,以前没有小品这种单独的艺术形式,螃蟹怎么吃没人会。结果被逼了好几天的的陈佩斯啊,沉不住气,当个逃兵了。最后还是朱时茂软磨硬泡的一天天地去他们家劝,说兄弟搞创作不就是这样吗?咱再熬一熬,好不好。
这才把陈佩斯给劝回来了,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剧本不会写,那后来吃面条的内容又是怎么给弄出来的呢?
话说陈佩斯回去之后,和朱时茂又琢磨了好几天,可一直想不到演什么好。结果朱时茂就说了,要不干脆咱俩把以前联手演过的那个小节目再给黄导他们演一遍,看看他们有什么想法。
于是朱时茂就扮演考官,陈佩斯扮演极力向考官展示才华的演员,把原来搞笑的小节目再演了一遍。那么效果如何呢?没想到还真把黄导和导演组给逗乐了,黄导当场拍板说,就演这个!不过黄导也说了,这个只是框架,就是笑料不够啊,得把笑点再放大。那么点放在哪儿呢?点就放在吃面条上。
按说小品的框架有了,修改的方向也明确了,这回该有信心了吧?可是没过多久,陈佩斯和朱时茂这两个人都跑了!!!
怎么回事儿啊?又怎么了?原来黄导虽然定了方向,可是朱时茂和陈佩斯两个人呢还得写剧本,可是谁能够想到两人写了一个星期,第一稿出来交给导演组审核没审过,再写第二稿还没过,第三稿还是没过,结果朱时茂和陈佩斯这哥俩就憋不住了,绷不住了,跑了!
看到这里就可能说了,看不出来啊,朱时茂陈佩斯,还真是那种碰到困难就缩头的人,鄙视他们,但是我告诉你哈,千万别这么想,为什么呢?来看看黄一鹤导演怎么说。
“我说为什么跑呢,他说不好意思啊,因为我们住在天坛体育宾馆,大家都是交粮票吃饭的,我们当时也没带粮票,跟着干吃饭这不合适的”
明白了吧?那个时候呢还在计划经济的尾巴上,这哥俩跑主要是因为不愿意吃白食,这是真有骨气,而且黄一鹤把他们俩找回来之后,陈佩斯和朱时茂就再也没跑了。不仅没跑,反而是平心静气,经过无数次的推敲和斟酌之后把剧本给写出来了。
小品排练的也成型了,那么效果怎么样呢?要上春晚得检验啊。春晚正式录制前,黄导便借着当时国家体委的一个联欢会,让陈佩斯、朱时茂做了一次预演。
当时请了很多演艺界的名人,评论界的名家,还有国家体委的领导等,当小品演到中间的时候,朱时茂往台下一看,台下都没什么人了,声音越来越小,一个个捂着肚子说不出话来了,笑得直挥手,都笑得东倒西歪的了。
这就是当时的“笑”果,全场笑翻了。
大家可能要说,既然效果这么好,领导应该没什么意见了吧?直接上春晚吧!黄岛当时也是这么想的,可是结果呢,却是一盆冷水从天而降,最终的审核意见是不行!
领导第二天就找朱时茂和陈佩斯谈话了,说你们走吧,咱们以后再找你们,这个节目我们觉得还不够,等等等等。
没想到吧?让大家笑得太厉害了还不行,为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当时的文艺环境比较特殊,跟现在没法比啊,那怎么办呢?这里还得说黄一鹤。
当时的黄一鹤正在忙着其他节目,听说有人要让陈佩斯和朱时茂走人,立刻找到他们说:“先别走,不管别人怎么说,至少我认为这节目不错,我有信心”。信心就在于黄一鹤认为领导真正担心的问题其实是怕小品缺少主题,或者格调不高,所以他就让马季和姜昆帮陈佩斯和朱时茂改剧本。
这剧本怎么改呢?重点就是最后一句话,画龙点睛,讽刺那些个好高骛远的人,那么修改之后的小品《吃面条》得到领导同意了吗?
这里要说一下,如果不是黄一鹤当时的发力和坚持,今天的我们还真看不到这个小品。话说剧本虽然改好了,但是领导一直不点头,不说上,也不说不让上。而且,就在那届春晚快要开始的时候,陈佩斯和朱时茂又一次不见了,所以当时把黄一鹤导演急得啊,找遍了整个演播大厅,那陈佩斯和朱时茂到底去哪了呢?
他们俩躲在演播大厅二楼的幕布后面背台词呢!!
可不他们台城不熟,而是心里太难过。因为付出了那么多,吃了那么多“面条”,晚会都要开始了,连个准话都没有,谁心里能好受呢。
好在关键时刻,咱们的黄一鹤黄导出马,告诉陈佩斯和朱时茂:“佩斯、时茂啊,这个节目没有人说可以上,但是也没有任何人说不能上,我是晚会总导演,我决定了,你们俩给我上”。
而这一上,一开演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这就是第一个春晚小品,《吃面条》是春晚所有小品的祖宗,它的诞生过程,然后我们在感受快乐的同时,也向演员陈佩斯与朱时茂,还有导演黄一鹤致敬!
如果不是他们的坚持,小品这种节目形式或许不会这么快地成为一种成熟的艺术样式。
对于能体现吃面条演技的明星你还知道哪些呢?
—END—
作者:九姑娘
创作不易,各位看官给个关注
欢迎评论、点赞、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