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有天赋就一定有幸福的一生吗?
答案是否定的。
有些人出身非常好,因为天赋出众被父母寄予厚望,然后她被安排好了一条路,摩拳擦掌试图大展宏图。
但命运偏偏开起了玩笑,终身郁郁不得志。
维多利亚公主就是这样的一个女学霸。
维多利亚公主
爱德华七世过早的叛逆可能是因为他有一个对照组——姐姐维多利亚公主。维多利亚比他大了1岁,长得呢,像母亲维多利亚女王,好学方面却十分像父亲阿尔伯特亲王。无疑,维多利亚女王非常喜爱这个长女,她以女王的名字为名,出生1岁就被授予她“长公主(The Princess Royal)”的称号。
女学霸的童年生活1岁半,维多利亚公主就展现了自己的少年早慧,她的语言天赋极高,很快便学会了法语,4岁时开始学习德语,6岁时,她开始学习算术、地理及历史。
在爱德华降生前,维多利亚是王位的假定继承人。但随着弟弟妹妹的不断出生,她的教育规划显然不可能与王位继承人的弟弟相比。但维多利亚是一个求知欲很强的女孩子,甚至可以说她继承了父亲的完美主义。她从不服输,主动要求增加自己的学业种类和强度,每天从早上8点一直学习到下午6点。
维多利亚公主
父亲阿尔伯特亲王对这个求学好胜的长女十分疼爱,他亲自教导女儿政治和哲学,而维多利亚的一生也深受父亲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虽然因为聪慧且备受宠爱,但是维多利亚也同时继承了母亲的暴躁固执的脾气,她嘲笑弟弟爱德华的成绩,也严厉的督促其他弟弟妹妹的课业,于是,大家都将她视为可敬却不可亲的大姐姐!
嫁给一个如意郎君1851年,威廉与妻子奥古斯塔带着儿子腓特烈王子在万国工业博览会期间来到伦敦。此时腓特烈19岁,英语非常糟糕,在公众场合交流的时候,显然他非常的尴尬。而此时仅有11岁的维多利亚公主挺身而出,她用一口流利又标准的德语与他交谈,这让腓特烈王子对这个小萝莉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年幼的维都利亚公主
腓特烈王子与阿尔伯特亲王一样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他羡慕伦敦这样开放的环境,对柏林那种保守封闭的氛围感到不适。虽然与维多利亚年纪差距不小,但是维多利亚博学多才又聪颖好学,她的很多观点都与腓特烈不谋而合。于是回国后腓特烈开始与维多利亚密切的通信,两人的感情就在书信中加深了。
对于两人的感情,女王夫妇是乐见其成的。他们希望能将继承了父母意志的长女维多利亚嫁入普鲁士,一方面是加强与普鲁士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野心勃勃的英国人也想让英国意志去影响普鲁士的未来。
维多利亚和妹妹
普鲁士人在这个问题上却有不同意见。霍亨索伦王朝的保守派更希望自己的王储能娶一位来自罗曼诺夫家的公主,因为这时候普鲁士和俄罗斯的关系更为密切。而自由派则赞成与英国王室的关系可以更加密切一些。
在种种政治博弈后,最终这对志同道合的人成为了夫妻,两人在英国的圣詹姆斯宫的皇家教堂举办了盛大婚礼,但这场婚礼也成了维多利亚后半生不幸的开端。
压抑的婚后生活如果从血统来论,在斯图亚特王朝灭亡之后,汉诺威王朝的乔治一世已经是普鲁士血脉。接下来王后的候选大部分来源于德意志联邦的各公国,而维多利亚公主的父亲阿尔伯特亲王出生于萨克森-科堡-萨尔费尔德,也是德意志联邦中的一个公国。
维多利亚与丈夫腓特烈
从血统上确实是普鲁士血脉,但此时的大英帝国正在黄金年代,从维多利亚女王到她的子女,甚至整个英国上下都以自己是英国人为荣。为了给维多利亚长公主筹备嫁妆,英国议会决定给维多利亚4万英镑的嫁妆并且每年支付她8千英镑的封禄。而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则给他侄子腓特烈每年9千塔勒的收入。我在网上查了一下资料,1000塔勒=150英镑。从两人的收入就能看出普鲁士王位继承人的收入和未来妻子的收入是不对等的,婚礼的开销,绝大部分都是由维多利亚公主来支付。
维多利亚公主和母亲维多利亚女王
令普鲁士人更加不满的问题来自于婚礼的举行地。霍亨索伦家族坚信普鲁士王位继承人婚礼应该在柏林举行,而维多利亚女王坚持认为自己长女的婚礼必须在她的祖国英国举行。女王甚至在宴会上公开宣称:“我不管普鲁士的传统是什么,但不是每天都能有普鲁士王子娶英国女王的长女”。这次冲突虽然最终被双方抹平,但英国人高高在上的姿态,和我比你强大,所以理应以我为主导的气势早已经深深刻入普鲁士人的脑海。最终这对夫妇在英国完成了婚礼,但婚礼的隐患早早的埋在了维多利亚公主日后的生活中。
维多利亚公主
婚后,王储夫妇搬到了柏林,维多利亚开始与她父母之间频繁通信。维多利亚每周都会给父亲写信,并且经常在信中表达自己对普鲁士政治事件的看法。说实话,维多利亚公主虽然非常的聪慧,但她骨子里带着日不落帝国的“特色”:高傲,优越感,带着高高在上的态度评判别人。所以当她从更为先进的繁华的甚至奢侈的伦敦来到普鲁士的时候,维多利亚的感觉就是不舒服,不适应,看不惯。
维多利亚公主和丈夫腓特烈王子
普鲁士宫廷的传统习俗和英国宫廷有很大的不同,这里更加保守。维多利亚就像是一只高傲的白天鹅,时常带着高高在上的态度,不屑去做表面功夫。霍亨索伦宫廷的上上下下本来就排斥这位新的王储妃,现在看着她那副目下无尘的态度,双方的矛盾越积越深。而维多利亚女王不但没有起到什么正面作用,甚至还在通信中火上浇油,女王时刻不忘提醒女儿,你可是英国长公主,要以大英帝国为荣,时刻以英国为优先。于是,维多利亚更加端出了尊贵的姿态,让普鲁士人更加厌恶这个女人。
母女、父女间密切的书信往来,让普鲁士人暗自起了怀疑,是不是王储妃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了女王的支配?所以无论是普鲁士还是后来的德意志帝国,大家对维多利亚最典型的评价就是“那个英国女人”。
母子情的破灭维多利亚顶住了巨大的压力,将自己的精力放在了孕育子嗣上去。很快她便有了喜讯,婚后一年多,她就生下了她的第一个孩子——未来的德意志皇帝威廉二世。
维多利亚的一家
维多利亚女王对自己的女儿和外孙都很关心,她将自己惯用的医生派到了女儿身边。只可惜在维多利亚的首次分娩时遇到了难产,英国医生失手了,威廉虽然顺利降生,但他的臀神经丛和手臂神经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医生们一再强调小王子的手臂能够治愈,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威廉的两条手臂发育异常,当威廉王子成人时,他的左胳膊比他的右胳膊短了15厘米。
威廉二世
普鲁士的军国主义,并不是一战二战时期才显现出来,在普鲁士人的传统观念中,一个男孩子必须要拥有强健的体魄,这是他未来成为一个优秀军人的先决条件。对于一个在未来会继承普鲁士王位的王子来说,残疾到底意味着什么?小王子的诞生本来应该是一件普天同庆的事儿,但霍亨索伦宫廷中却噤若寒蝉。在小威廉的成长过程中,残疾的左臂带给他的耻辱是巨大的。他的小伙伴们那种隐晦的怜悯、嘲讽的目光时刻围绕着他。当他进入学校的时候,甚至有人当挑衅威廉说:“一个独臂的男人不配登上普鲁士王位。”
威廉与母亲维多利亚
威廉的残疾也带给了维多利亚毁灭性的打击。维多利亚是一个高傲的完美主义者,她自视甚高,当知道她生下了一个残疾的儿子的时候,维多利亚几乎无法接受这个事实。这并不是威廉的错,维多利亚本应该给予这个孩子更多的爱与关怀。但是她从内心底无法接受自己生下一个残疾儿子,所以她经常会用毫不掩饰的失望眼光看着威廉,就像是看待一件失败的作品。
维多利亚公主
威廉本就因为残疾非常的敏感,儿时他对母亲十分的依恋,希望能在母亲身边得到抚慰。可是一次次迎来的都是母亲的斥责和挑剔,她从内心底排斥着这个残疾的孩子,完全无法亲近。威廉对母亲的爱逐渐扭曲,他寡言少语,用强势的姿态掩盖自己的自卑和痛苦,与母亲维多利亚渐行渐远。现在我们只能从残存的文字来判断威廉二世的种种行为,不得不说,残疾或许是威廉成为一个复杂的、矛盾的、军国主义者的诱因。
99天王后腓特烈·威廉四世和王后伊丽莎白·卢多维卡没有后代,所以王位就传给了弟弟威廉一世。威廉一世自少年时期起就是一个军国主义者,曾经残酷镇压了护宪运动,号称屠夫霰弹亲王。很显然,他绝不欣赏儿子和儿媳的自由主义。
而维多利亚夫妇抱着怎样的打算呢?威廉一世继承王位的时候已经64岁了,在19世纪,60多岁绝对算的上高龄老人,现代社会60岁都退休了,这时候当上国王还能干几年?王储夫妇抱着一个美好的幻想,只要熬死了老父亲,他们就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建设新普鲁士。
维多利亚王储夫妇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威廉一世活啊活啊就活到了90岁。
在威廉一世去世前1年,腓特烈王储被确诊了喉癌。威廉一世去世后,腓特烈王储登基,是为腓特烈三世。但此时他已经到了喉癌晚期,在这个王位仅仅坐了99天腓特烈三世驾鹤西去,维多利亚的大儿子威廉继位,史称威廉二世。
此时的威廉已经和母亲维多利亚闹翻了,在腓特烈被确诊患上了恶性肿瘤后,夫妻二人在英国医生的建议下决心拒绝切除喉部的手术,改为保守治疗。而威廉则与母亲大吵一架,认为她满脑子都是英国,根本不想治愈父亲,甚至可以说对腓特烈的患病幸灾乐祸。腓特烈三世在波茨坦的新宫内刚刚咽气,威廉二世便下令派兵占领了皇宫,甚至搜查了国王的卧室。然后威廉二世雷厉风行的彻底整顿了所有与父母有密切往来的机构,将那些与腓特烈及维多利亚关系亲密的人连根拔起。
维多利亚公主
他并没有给自己的母亲尊荣,维多利亚只是简单地被称为“腓特烈皇后陛下(Her Imperial Majesty the Empress Frederick)”,除此之外再无荣誉。
孤寂的晚年生活威廉二世将母亲迁出波茨坦的新宫。维多利亚只能在陶努斯山区克龙贝格收购了一块地产修建了一座城堡,剩下的年月中她大部分时间都在威廉二世的严密监视下和幼女玛格丽特公主一起度过。
随着女儿们的出嫁,维多利亚越来越孤独,她想要参与朝政,或者慈善活动也行。但是威廉并没有给她这个机会,他牢牢的将母亲维多利亚排斥在普鲁士交际圈之外。骄傲的维多利亚毫不留情的给儿子去信,对他提出严厉的批评,可又有什么用呢,母子两个人早已经离心,此时的威廉根本不在意母亲的看法。
维多利亚公主
于是维多利亚只能将自己的大部分时间都投注在绘画上。她画画,参观艺术家聚集地,并且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写信和阅读。维多利亚与父母之间的信件几乎被完好无损地保留了下来,其中包括女王写给维多利亚的3777封信和维多利亚写给母亲的大约4000封信。1901年8月5日,在母亲维多利亚女王去世后不到七个月,维多利亚在腓特烈城堡内逝世。
维多利亚公主
维多利亚相貌虽然不算绝美,却也是个清秀佳人。受过良好的教育,知识渊博,身份高贵,仪态高雅,更别提她的年金还非常丰厚。她与腓特烈三世也是情投意合,政见相同,她性格强势一些,腓特烈偏软一点,十分般配,但满怀雄心的两人却落得个壮志未酬的下场。
被父亲阿尔伯特亲王手把手教出来的维多利亚,在政治上有自己的见解。从现代人的角度来说,她显然是对的,是符合历史潮流的,但却在柏林折戟沉沙。或许是命不好,遇到了政见相反还长寿的公公威廉一世,然后自己的夫君刚刚登上王位就是骤然离世,儿子威廉偏偏对母亲恨之入骨……这对相互憎恨的母子情分并不是因为各种生活琐碎而被完全磨灭的,最主要还是因为母子二人相反的政治观点。当然,两人的性格缺陷都为后面的决裂做好了铺垫,爱与恨本就是情感的两面。
老年的维多利亚
维多利亚一生衣食丰足。但真要论起来,维多利亚公主也是个失败者,不亚于储君的教育,怀抱万千理想,但满怀雄心壮志,却没有发挥的余地,只能孤寂终老于城堡内。维多利亚女王精心教导的女儿落得母子离心,壮志未酬身先死的境地。